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6:28:59
他还对膜电极粘接密封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排气温度高,压缩机故障率高。和瑞精密致力于用高质量的产品为氢能行业助力,打造国产化HYDR-STAR品牌,在超高压流体控制元器件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卓越成绩,已经先后开发出适用于加氢站压缩机的液驱增压器、气驱增压器,以及系列高压氢气管阀件,并正针对抗振接头、针型阀门等方面展开攻关。
迷信进口装备,对国产装备不信任等。围绕着城市客车、物流、环卫、机车、无人机、船用、发电等多元化终端的应用,国氢科技正打造氢能综合交通应用平台,重点是北京、广东、湖北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南,后续在内蒙古、陕西、吉林,在自有投入的基础上,引入资本合作,计划到2025年至少推广1万台以上这样的一个规模。整体上看,政策目标明确,氢能的能源属性逐渐显现,但是示范城市群统筹未显现,项目落地慢,目标完成度不理想。他指出,氢电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,被赋予了能源属性,在发展的过程中,必然伴随着起伏波动,但是风雨终将过去,花开终会到来。而后希望有更大规模的应用,以带动成本的降低。
大会伊始,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致辞。去年以来,全球尤其是欧洲能源短缺形势愈发严峻,各国对于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我国中长期规划的氢能目标也很明确。积极引进储氢、加氢站装备制造、燃料电池热电联供、氢能工程机械配套等领域优质企业和技术,推动形成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。
优先在长沙经开区、湖南城陵矶新港区、株洲高新区等园区打造省级氢能产业样板园区,后续拓展至发展势头好、发展潜力足的其他市州。(来源:中国工业报)。合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,积极搭建氢能关键技术和产业创新对外合作平台。依托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国家级、省级氢能科学研究平台,重点对氢能关键技术、核心材料的研发进行攻关。
通过开展示范应用开拓市场空间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行的方式,重点引进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、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等领域优质企业,补足省内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发展缺少氢能动力核心的短板。《规划》提出,以跻身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为目标,全力打造氢能工程机械之都,实现湖南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。
三是建设氢能专业人才队伍。氢能产业链特色环节竞争力明显提高,氢能工程机械之都名片基本形成,中部地区氢源基地初具雏形。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明显提升,可再生能源制氢实现突破,氢能在工程机械、交通运输、港口、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逐步推广。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统筹规划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布局,构建安全、稳定、高效的氢气供应网络,为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。
围绕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,聚焦氢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,加大氢能技术攻关力度,实现核心技术突破,抢占战略制高点。日前,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湖南省能源局联合发布《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开展高效、清洁、经济的副产氢提纯技术攻关,提升省内工业副产氢资源利用率,实现灰氢向蓝氢加速转变。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,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,促进湖南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依据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)》《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《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》等文件,制定此《规划》。
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,促进氢能技术在能源、化工领域的转化应用。2026-2030年为全省氢能产业市场开拓期,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,形成5-10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企业。
开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、核心零部件、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,补齐省内氢燃料电池环节短板。强化氢燃料电池在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等领域的终端应用技术研发,推动氢能与省内优势产业融合发展。
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推动全省各市州形成氢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的格局,积极引导省内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交流合作,形成上下游联动、全产业链提升的局面。实现氢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各市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,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特色,高水平、高标准打造基础配套设施完善、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园区。积极培育本地潜力企业 围绕省内制氢和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良好基础条件,通过示范应用、政府采购、重大科技专项、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方式,重点培育技术成熟、发展前景好、核心竞争力强、成长速度快的相关产业链环节企业,积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,打造优势明显、特色鲜明的重点环节和品牌产品。支持氢能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发展,提高省内相关产品自给力,提升产业整体实力。积极探索氢气储存、运输、工业替代、建筑供热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,推动氢能商业化、规模化应用进程。湖南发布氢能发展路线图 制定氢能发展路线图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碳、来源广泛、应用丰富的二次能源,是实现重点领域深度减碳、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。
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建立健全氢能产业规范管理体系,促进氢能产业安全、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氢能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,绿氢在工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起步。
2031-2035年为全省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期,氢能产业链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 湖南省全力打造氢能工程机械之都 《规划》提出,以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,聚焦省内氢能产业优势环节和短板,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优链行动,促进氢能全产业链健康发展。
依托企业、高校及研究机构,围绕省内氢能重点技术攻关领域,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平台,为氢能技术创新提供支撑。建成加氢站10座,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500辆,氢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
突破氢能核心技术瓶颈 《规划》提出,依托省内氢能技术基础,聚焦氢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,在关键技术上提前布局,加大技术攻关力度,搭建产业创新载体,建设专业人才队伍,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氢能产业创新体系。整合省内优质创新资源,以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以及通用航空等领域龙头企业为主体,构建多元化氢能产业工程研究和装备创新平台,提升氢能工程化应用和装备制造水平。加强氢能安全利用相关技术创新力度,提升氢能利用安全性。《规划》期限为2021-2035年。
鼓励省内研发实力、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装备企业、新材料企业拓展氢能相关业务,加快布局氢能领域,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鼓励氢能创新型企业发展,支持企业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。开展高效率、低成本、大规模电解水制氢技术攻关,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。
2022-2025年为全省氢能产业培育期,形成氢源和燃料电池整车双轮驱动、100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全面发展格局,氢能全产业链初具规模。此外,《规划》还提出,在氢能产业发展培育期,充分发挥示范应用的引领作用,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城市建设,争取氢能交通、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国家级氢能应用示范项目落地湖南,着力研究合理的氢能产业发展商业化模式,积极探索拓展氢能多元化发展空间。
二是搭建氢能产业创新平台。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,不断增强省内氢能产业竞争力。
搭建氢能技术成果转化与保障平台,提升氢能创新技术孵化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。一是加大氢能技术攻关力度。形成完备的氢能技术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体系,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。氢能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,在制氢、储氢、燃料电池等领域实现阶段性技术突破。
大力引进优质企业 聚焦省内氢能产业链中电堆、双极板、催化剂、空气压缩机等缺失薄弱环节,引进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国内外相关优质企业,增强氢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。氢能产供储销网络基本建成,绿氢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升,为湖南省能源供应保障以及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
以氢能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,瞄准人才制高点,加大引才、聚才、育才、留才力度,不断强化省内氢能专业人才队伍。充分发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示范带动效应,强化园区间的协同配套发展,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发展要素在园区聚集,吸引国内外氢能优势企业到园区设立分支机构、研发基地,完善和延伸氢能特色产业链
加强氢能安全利用相关技术创新力度,提升氢能利用安全性。开展高效、清洁、经济的副产氢提纯技术攻关,提升省内工业副产氢资源利用率,实现灰氢向蓝氢加速转变。
发表评论
留言: